以初心为蜜,酿就营商新甘甜——镇海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“蜂行”精神淬炼营商环境新高地
“十年前办企业登记,公章揣在包里半个月不敢离身,新厂房晚开工一个月,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!”宁波霈宸电器方总的感慨,道出了无数老企业主对过去办事难的记忆。而如今,当他在交地当天就拿到产权证,忍不住赞叹:“四天开工!这才是营商环境的硬实力!”
这样的蜕变,源于镇海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 “蜂羽兼程” 的拼劲,掀起的一场效率革命。
效率革命 —— 从“万里长征”到“60分钟极速达”
在企业专窗,“专人、专线、专办”的“四专服务”成为标配。涉税企业登记实现“60分钟极速办结”,疑难件提前审核,2025年上半年就高效办理2600余件,为企业抢出了宝贵的发展时间。更让企业暖心的是,登记费“零收费”政策全面落实,仅上半年就为企业减负215.67万元,正如医疗器械公司李总所说:“政府减的是费用,增的是投资信心!”
“带押过户”的常态化推行,则彻底破解了企业融资的过桥难题。房产中介王经理回忆,2015年曾有一笔交易因解押卡壳,买卖双方差点对簿公堂;而2023年镇海首笔跨行“带押过户”中,中心将四方流程串成一条链,帮买方戴先生省下30万过桥费。如今这项服务已覆盖34家银行,上半年盘活涉贷资金1.21亿元,让沉睡的资产重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活水。
在宁波银行镇海支行,抵押权注销智能辅助审核试点更显智慧。近300件业务高效办结的背后,是政银深度合作的新探索,让数据多跑路、企业少跑腿,成为效率革命的生动注脚。
数字破壁——从“山海阻隔”到“全域无界通”
“必须双方到场?我在马来西亚飞一趟损失十万!”华侨薛先生曾对着共有房产犯愁,彼时的地域壁垒,让好资产成了“死资产”。而现在,当他通过视频连线完成电子签名,在海外指尖轻点就办结了整套登记手续时,忍不住红了眼眶:“不用飞回来,在手机上就能把事办妥,这才是真正国际化的营商环境!”
这场数字破壁,始于“一网通办”的深化。2025年上半年,镇海区抵押登记(含注销)全程网办率达84%,查解封登记网办率达88%,“不动产登记+司法协助”实现“零次跑”,让“人找服务”彻底转向“服务找人”。
“长三角跨省通办”专窗的设立,进一步打破了地域边界。转移、补换证、抵押、变更等5件跨省业务通过“全程网办为主、线下帮办为辅”的模式顺利办结,让镇海的营商环境半径不断延伸。而自助打证机的普及,更让群众上半年自助打印证书5400余本,服务触角直抵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从“跨省通办”到“跨境可办”,数字技术正让镇海不动产登记的服务范围从“长三角”迈向“全球圈”,曾经的山海阻隔,如今已成无界通途。
服务升温——从“程式办理”到“蜂暖入民心”
90岁的郑奶奶在病床上接过“蓝马甲”递来的申请书时,眼眶湿润:“这些孩子把‘办公室’搬进病房,暖到心窝里!”这抹蓝色,是镇海区不动产登记中心“服务升温”的生动符号。
“蓝马甲”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深入社区,宣讲政策、答疑解惑,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;“攻坚办”持续破解历史遗留的登记难问题,解开群众多年的心结。此外,中心通过加班加点保障企业项目交付,让企业同样感受着这份“蜂暖”。
“公证+继承登记”新模式更显贴心。上半年6件继承业务高效办结,简化的不仅是流程,更是群众心中的办事焦虑。从病房到企业,从“程式化”到“蜂暖式”,服务的温度正成为镇海营商环境最动人的注脚。
安心登记——从“权益守护”到“交房即发证”
“一房二卖、先卖后抵”曾是购房者心头的一大隐忧,而镇海区全面推行的“双预告登记”制度,为不动产交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“安全网”。该制度覆盖预售商品房与现售商品房,通过预告登记锁定房源信息,有效防范重复抵押、一房多卖等风险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镇海区正积极推进“双预告登记转本登记”流程优化,将原本分散的环节整合为“一件事”,实现预告登记与正式登记无缝衔接。在此基础上,大力推行“交房即发证”服务模式,在相关准备工作完成的前提下,已办理预告登记的购房者交付完税后即可领取不动产权电子证书,真正实现了住权与产权同步到位,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。
这一服务举措,不仅强化了不动产权利的公示与保障,更通过流程再造与信息共享,打通了登记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企业和群众切身体验到“放心买房、安心拿证”的营商环境新温度。
十年间,从“60分钟极速办结”到“带押过户”盘活资金,从“零收费”减负到“跨省通办”破壁,镇海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“蜂行精神”为引领,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的“强引力”。未来,这片“营商沃土”上,“蜂行”的脚步不会停歇,一定牛彩票网甘甜正等待酿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