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4日,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25全球滨海论坛上,联合发布了第二批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,我市象山县花岙岛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。
花岙岛坐落于象山县高塘岛乡南侧,岛上自然景观雄奇、人文底蕴深厚,素有“海上仙子国,人间瀛洲城”的美誉。然而,长期以来,受台风、海岸侵蚀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的影响,花岙岛自然岸线受损、海洋灾害风险增大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。为此,自2016年起,象山局按照整岛谋划、分步实施、综合治理的策略,系统实施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,统筹推进海岛生态系统修复。
基于花岙岛独特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系统特征,象山局科学布局,打造了“沙滩缓冲-护岸防护-山体稳固”三位一体的生态减灾格局。采用近自然人工养滩模式修复古樟沙滩,缓解风浪对堤岸的冲击影响;补充天作塘卵石、加固破损护岸等措施,有效抵御风浪冲击;对西侧废弃矿山实施“工程固坡+植被固土”组合措施,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。同时,创新实施“提前消浪+堤后植被防护”的生态化改造,堤前布设透水构筑物,堤后构建三重耐盐碱植物植被防护,实现了防灾功能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。
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,花岙岛的自然环境明显改善,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。目前岛上已记录国家及省重点保护和珍稀植物32种,国家及省重点保护或纳入濒危、近危目录动物6种,列入保护名录的鸟类104种,花岙岛海上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获评宁波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。
生态修复的成果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效益。花岙岛秉持“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将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、文化传承有机结合,通过打造环岛绿道、修复历史遗迹、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渔业,推动海岛经济多元化发展。数据显示,2019至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63.4万人次,旅游收入1.17亿元,农渔业总产值5.95亿元;2024年吸引游客达22.6万人次,同比增长43.1%,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615万元,同比增长32.9%,生态红利持续释放。
花岙岛的成功实践,探索出了一条海岛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减灾协同增效的特色道路。未来,象山局将继续深化海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岛,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经验。